|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

关键词:清苑,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清苑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mayingju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23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特色文化※

  1、哈哈腔
  哈哈腔,又名柳子调,系流传于河北、山东的地方戏。它根植于劳动人民生活的土壤中,以其泥土的芳香,赢得了群众的喜爱。哈哈腔早期的演出活动,常是以自娱自乐为主,大约在清康乾年间,保定一带逐渐出现了科班、班社组织和以演戏为职业的流动艺人,从而促进了哈哈腔剧种的发展,流传于河北省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以及山东省的德州、惠民等地区。代表剧目有《王小打鸟》、《三拜花堂》、《唐知县审诰命》等。哈哈腔的唱腔,用清苑方言演唱,属于板腔体,分十余种基本板式。在唱腔上的鲜明特点是上下句尾音均落“1”音,上句落于眼上,下句落于板上,哈哈腔的器乐包括文场和武场。其文场主奏乐器的组合是三层叠置的织体,在伴奏上具有“拙笙、巧弦、浪荡笛”的特点,最富特色的托腔手法,乃是吸收民间吹歌艺术的音型化伴奏,俗称“小抬杠”。演出时,观众常为乐队的精彩伴奏鼓掌叫好。哈哈腔的行当分生、旦、净、丑四个门类,各门类均有系统的表现程式,尤以小生、小旦、小丑的表演最具特。 2006年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2、赵匡胤故里
  2003年8月,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专家就史载“宋祖陵”在清苑问题到东安村调研时发现村民取土挖出的“石虎”,随后河北大学教授金家广等专家到出土文物现场(俗称“御坟”)进行考察,又发现“石象”、“石人”等石像生。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及有关专家到现场对出土石像生进行考察论证,专家们认为,出土的石像生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石象”的发现,证明这一区域是一处王陵埋藏区。也印证了“宋祖陵”在清苑的历史记载和宋朝历代皇帝关于祖籍和祖陵在保州(今清苑)的诏书,清苑县东安村曾是赵匡胤先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故乡。2008年4月份,经省文物局研究决定,对“宋祖陵”实施重点发掘,出土了具有北宋皇家规格的望柱、石像、石马、控马官、石虎、石羊、角端、文臣、武将等十几件石像生,经省文物专家鉴定,确定为史载的“宋祖陵”所在地。2008年10月17日,“宋祖陵”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绣球龙灯
  清苑县孙村乡戎官营村的绣球龙灯起源于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86年经过挖掘和整理,目前绣球龙灯已获国家专利,并被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河北卷)。绣球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突出灯的特色,在夜间表演时,点燃蜡烛,使龙体晶莹剔透,其造型别具一格。表演形式变化多样,形象逼真,气势壮观,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戎官营村的绣球龙灯艺术团也在不断进步,成熟、壮大,多次代表省、市、县参加重大庆祝活动。1999年9月参加省首届民间艺术节获一等奖,12月参加北京全国舞龙大赛获银奖,同时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庆澳门回归大型活动,2000年10月在文化部社图司和重庆市组织的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中荣获中华舞龙群珠飞腾奖,其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各级领导、行家以及观众的一致好评,为清苑争得了荣誉。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本地文化信息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